常见增味剂有哪些?主要用于哪些食品

2024-09-30

增味剂可以根据其来源和化学成分进行分类,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
  1. 氨基酸类增味剂

  • 谷氨酸钠(MSG):俗称味精,是使用最广泛的氨基酸类增味剂。它能够显著增强食品的鲜味,尤其在咸味食品中效果更为明显。

  • 甘氨酸和丙氨酸:这两种氨基酸具有特殊的甜味,可以增加调味品的调味效果,使风味更加协调。

  1. 核苷酸类增味剂

  • 5'-肌苷酸二钠(IMP):主要存在于禽肉和鱼肉中,具有鲜鱼味。

  • 5'-鸟苷酸二钠(GMP):常见于香菇等菌菇类食品,具有独特的植物鲜味。

  1. 有机酸类增味剂

  • 琥珀酸二钠: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中,具有显著的贝类鲜味。它与其他鲜味剂有良好的风味协同效应,能够形成完美醇厚的鲜味感。

  1. 天然产物提取物

  • 水解动物蛋白(HAP):以鸡肉、猪肉、牛肉等为原料,通过水解蛋白质得到,具有浓郁的风味。

  • 水解植物蛋白(HVP):以豆粕粉、玉米蛋白等为原料,通过水解蛋白质得到,常用于生产高级调味品。

  • 酵母提取物:以酵母为原料,通过自溶或酶解法得到,含有多肽、氨基酸及核苷酸,风味独特。

增味剂的特点与作用

增味剂不仅能够增强食品的鲜味,还具有以下特点与作用:

  1. 协同效应:不同类型的增味剂之间可以产生协同作用,使鲜味倍增。例如,谷氨酸钠与核苷酸类增味剂混合使用时,鲜味效果更为显著。

  2. 风味独特:不同的增味剂具有不同的风味特征,如MSG呈肉味鲜味,GMP呈香菇鲜味,琥珀酸具有贝类鲜味等。

  3. 营养强化:一些增味剂,如水解动物蛋白和水解植物蛋白,不仅具有增味作用,还富含氨基酸和短肽,有助于人体消化吸收,具有营养强化作用。

  4. 安全性:合理使用增味剂是安全的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遵循每日允许摄入量(ADI值),在此范围内摄入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。

增味剂作为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为我们的餐桌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风味。在享受美食的同时,了解增味剂的种类和作用,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选择和安全地食用各种食品

上一篇:味精是什么?真的有毒、致癌、致脱发吗?
下一篇:常见食品添加增稠剂有哪些?用于哪些食品?
相关文章